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 :杨小军
主 任 :潘新社
出 版 :单月10日
地 址 :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
邮 编 :712100
联系电话 :029-87092806
国际标准刊号 :1004-6704
国内统一刊号 :61-1085/S
邮发代号 :52-56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4, 43(4):8-10.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2
摘要: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在2018年以来因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集约化养殖等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且频繁,给生猪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猪养殖成为养殖行业风险高、回报低的产业,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信心。为使猪价稳定,规避养殖风险,可通过完善信息监测、发展生猪特色养殖,开展“保险+期货”服务等,缓解生猪价格的波动频率,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2024, 43(4):11-14.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3
摘要:自2017年在毕节市以来,毕节市按照“草畜配套、产销平衡”原则, 积极推进“粮改饲”,发展以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料产业,引导项目县牛羊养殖从饲喂玉米籽粒向饲喂全株青贮适度转变,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总结出了抓好收贮主体培育、抓好工作组织保障、抓好补贴资金兑现等经验做法,以及种收养紧密结合型、收养紧密结合型和专业收贮型3种典型技术模式,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该市草食畜牧业发展,带动了广大青贮玉米种植农户增产增收。
王鑫源 , 程国伟 , 朱晓波 , 刘焕良 , 刘萌 , 肖磊 , 张世威 , 刘辉
2024, 43(4):22-28.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5
摘要:我国养鸡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蓬勃发展,其副产品鸡粪作为粪肥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成为新能源中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热点。好氧堆肥是粪污肥料化最常用,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之一,但传统好氧堆肥存在起爆慢、周期长、碳氮损失大、产物品质差、臭气排放多、抗生素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弊端,阻碍了粪污资源循环和安全利用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内源参数和外源添加剂对鸡粪好氧堆肥影响以及鸡粪好氧堆肥对抗生素消减和重金属钝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鸡粪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4, 43(4):29-3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6
摘要:鸡基因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脊椎动物进化研究以及鸟类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在家禽的遗传机制解析和遗传育种改良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公布了接近完整的鸡基因组GGswu1,但以此基因组为参考的遗传变异研究尚未广泛开展。本研究旨在对GGswu1,以及现行的鸡参考基因组GRCg7b的差异和优势进行评估。基于所收集的60份公开可用的鸡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103份鸡转录组数据,对两个基因组在组装质量、比对率、SNPs检出能力以及基因组装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比较。结果表明,与GRCg7b相比,GGswu1在组装质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基因组装的完整性也得到了一定改善,显示出在遗传变异解析方面的较大潜力。这些发现为更精准地理解这两个基因组组装版本之间的差异和优势提供了帮助,可为未来鸡基因组的功能性研究和家禽遗传资源的深入挖掘提供一定参考。
2024, 43(4):37-41.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7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水霉孢子的抑制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试验采用二倍比稀释法制备不同HNK浓度的药物培养基(512、256、128、64、32、16、8、4、2、1 mg/L),利用油菜籽培养法将复壮后的水霉接种至培养基上,24 h后观察水霉孢子的萌发情况从而确定HNK对水霉孢子的抑制浓度。同时,选取其中抑制效果明显的浓度,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HNK对水酶孢子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48 mg/L浓度下,形态观察显示HNK处理后的水霉孢子细胞损伤相对严重,呈现重度水肿现象;细胞内基质稀疏、溶解,细胞器肿胀;细胞膜大面积崩解并质壁分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条件下,HNK对水霉孢子胞内结构造成了明显损伤,从而对其生长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2024, 43(4):42-44.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8
摘要:为挖掘酒泉市肉牛产业发展潜力,筛选可提高饲草料利用率的科学饲喂方式,通过在养殖规模、软硬件设施和饲养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的3个肉牛养殖场,分别采用机械加工全混合日粮、人工混合日粮和传统饲喂三种方式,连续饲喂肉牛200 d,分析对比各种饲喂方式增重效果。结果显示,饲喂机械加工全混合日粮较人工混合饲料和传统方式肉牛日增重分别提高9%和18%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可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量,是一项可提高饲草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技术。
李红梅 , 吴静 , 包永清 , 毛红霞 , 张红霞 , 赵元芳 , 谈宝平 , 杨延平 , 李江舟
2024, 43(4):45-4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09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品质的颗粒饲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农作物秸秆加入精饲料和添加剂粉碎压制成颗粒秸秆饲料,充分发挥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加料量一般控制在的3%~6%,含水率14%~16%之间。农作物秸秆颗粒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鸡蛋或糖蜜。颗粒直径一般在10~30 mm之间,可根据家畜而定,提高家畜的适口性及资源的利用价值。对农作物秸秆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提高其应用价值,为畜牧业提供可持续的饲料来源,将县域内的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2024, 43(4):48-51.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0
摘要:在肉牛养殖中,犊牛拉稀是以食物消化不良、拉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犊牛胃肠道疾病,拉稀是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的常发病,比肺炎和脐带炎的发病率都高,约占犊牛发病率80%左右。糟渣复合型饲料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有效预防犊牛拉稀,提高犊牛繁殖成活率。在甘肃武威顶乐牧业有限公司牧业二场选取60头妊娠70日龄的西杂母牛作为试验牛,观察记录妊娠牛、哺乳母牛、犊牛排粪情况,对出生15日龄内、90~120日龄内犊牛综合拉稀率、犊牛粪便进行测定和综合评分。试验组比对照组(0~15日龄)哺乳犊牛拉稀率降低5.3%,断奶犊牛拉稀率降低2.3%,减少了犊牛胃肠消化道疾病,有效预防犊牛拉稀,提高了饲料消化率。在怀孕牛日粮中添加糟渣复合型饲料,可有效预防犊牛拉稀,提高犊牛成活率。
李洁 , 李世新 , 朱彤 , 邵淑娟 , 苏玉龙 , 何钦
2024, 43(4):52-5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1
摘要:试验为研究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将100只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6月龄肉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5重复/组,10只/重复)。试验组按照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投喂30 d,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粮,对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79%、18.18%,料肉比降低了14.28%;平均日增重、料肉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蛋白(TP)、球蛋白(GLO)分别提高了14.69%、34.66%,TP、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分别降低了28.29%、24.14%、29.57,AST、ALT、CK,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0.5%的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肉羊的生产性能,对血液生化指标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牟永娟 , 杨树猛 , 赵光平 , 李鹏霞 , 赵元芳 , 宫玉霞
2024, 43(4):61-64.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3
摘要:牦牛在高寒草地纯放牧条件下,每年冷季体重处于负增长的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每过一个冷季体重约减轻20%~25%。冷季大幅度掉膘直接造成畜产品的巨大损失、降低牦牛的增重速度和增加死亡率,给牦牛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间接影响牦牛的繁殖性能、产奶性能以及后代生长发育性能等。因此,冷季大幅度掉膘影响牦牛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暖季是否发情的决定性外部因素。冷季大幅度掉膘在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其造成的间接损失远大于直接损失。减少牦牛冷季掉膘量也正是提高牦牛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所在。
2024, 43(4):65-68.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4
摘要:定西市肉羊存栏量大、分布广,但种质资源匮乏,繁殖率低、羔羊生长速度慢。开展肉羊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实现由常规肉羊生产升级为优质肥羔生产,即通过品种择优引进、精准功能定位、关键繁殖技术、科学杂交改良技术及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共同集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肉羊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有效增加养殖环节收益。
2024, 43(4):69-73.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5
摘要:岷县黑裘皮羊是甘肃省特有的绵羊品种,生长在高海拔、空气稀薄、气候多变、枯草期长的自然条件下,由于生长环境和羊群特点,存在着群体规模小、饲养分散、经营效益低下,种群的家系血统来源单一,造成品种退化严重,种质资源存在灭绝的风险。岷县黑裘皮羊保种扩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构建“一场七群保种繁育体系模式”进行品种选育扩繁提高,经过3年运行,在种群数量,品种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详述了项目实施的体系构架、运行情况、运行成果、项目措施,并提出了保种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岷县黑裘皮羊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2024, 43(4):74-7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6
摘要:大力发展养羊业,繁育技术也是关键环节之一。科学引进和运用肉羊的高效繁殖方法,能够减少世代时间、减少繁殖投入、提高遗传效果、增加良种群体,实现高繁扩量、提高生产力、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同时促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高质量方向迈进。本文结合河西地区生产实际,主要论述良种肉羊高效繁育技术。
2024, 43(4):77-78.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7
摘要:肉羊产业是嘉峪关市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其具有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本文针对嘉峪关市肉羊产业发展空间有限、规模化养殖比例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饲草短缺、优质羊肉市场开拓不足等发展现状、挑战机遇问题,提出了推进嘉峪关市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
黄建龙 , 郭永祥 , 张朝阳 , 王昌建 , 林家全 , 邓国强 , 林源
2024, 43(4):79-8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8
摘要:为了解掌握湖南省从外省调入牛羊的来源及流向等情况,本研究对 2022~2023年通过“牧运通”平台进入湖南省的牛羊进行市场链调查。结果显示:2022~2023年湖南省从省外调入牛15 030批次,共有33.87万头,从省外调入羊5 964批次,共有117.05万只,涉及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省外调入牛用于继续饲养的有11.31万头(占33.4%),从省外调入羊用于继续饲养的有7.65万头(占6.5%),分别有1 822批次7.43万头牛、108批次1.69万只羊来源于布病免疫区,说明一些实施布病强制免疫地区没有严格执行国家调运相关政策。调查发现继续饲养牛羊调入后大部分未进行隔离或检测而直接混群饲养,布病等疫病传入的风险较大,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牛羊的调运监管,并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降低疫情风险隐患。
2024, 43(4):83-8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19
摘要:畜禽粪污是指畜禽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粪、尿、污物以及与冲洗水所形成的粪尿水混合物。畜禽养殖粪污用途较广,是宝贵资源,处理好、利用好、就会变废为宝,可用于有机肥生产、特种养殖、沼气发电以及饲料原料(鸡粪再利用)等。将畜禽粪污纳入生产循环再利用系统,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方式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将畜禽粪污变为可利用资源,对改善养殖人居生态、减少畜禽疾病传播、实现养殖增收、推动化肥减量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我省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现状,谈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2024, 43(4):88-89.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0
摘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方式之一。针对当前畜禽粪污问题,白水县立足白水畜牧、苹果产业实际,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形成了粪便垫料利用、粪污厌氧处理等多样化利用的模式,有效降低畜禽粪污污染。
2024, 43(4):90-93.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1
摘要:为了掌握合作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通过深入农牧村,对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在掌握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畜牧业发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提供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
王军 , 段倩倩 , 王维 , 周迎春 , 王倩 , 沈艳 , 刘畅 , 苗文萍
2024, 43(4):94-9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2
摘要:为比较不同布鲁氏菌病诊断试剂在实验室检测工作中性能的差异,本研究以96份奶牛血清为实验材料,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4种方法、6种不同试剂进行比对检测,将SAT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其余5种诊断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分析同种方法不同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显示:(1)SAT检测出阳性样本3份,阴性样本93份。(2)与SAT结果相比,RBT、iELISAA和iELISAB的敏感性最高(100.00%),RBT和cELISAC的特异性最高(98.92%)。(3)RBT、iELISAA、cELISAC的符合率均在91.67%以上。(4)iELISAA与iELISAB之间,cELISAC与cELISAD之间一致性较差。研究表明:相比iELISAB和cELISAD试剂盒,iELISAA和cELISAC试剂盒的结果更加可靠;在开展布鲁氏菌病大规模初筛时宜选用敏感性高的试剂,如RBT和iELISAA,确诊时宜选用特异性高的试剂,如SAT和cELISAC。本研究结果为诊断试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范亚楠 , 陈曦 , 王维 , 史茹楠 , 何长生 , 朱良强
2024, 43(4):98-101.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3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影响全球猪业生产的病毒性疫病之一,我国又将其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PRRSV)感染引起的,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PRRSV能够引起猪只的免疫抑制,从而增加细菌性继发感染的几率,进而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此外,PRRSV抑制宿主免疫反应有利于PRRSV持续感染。当前商品化疫苗不能同时满足有效性和安全性,弱毒活疫苗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PRRSV变异和重组的几率,使得PRRS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挑战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PRRS防控难点,针对不同状况下猪群提出防控建议,以期为PRRS防控和净化提供思考。
杨俊 , 谢凯 , 江伟 , 杜丽飞 , 王慧 , 刘俊琦 , 李伟强,王红兵
2024, 43(4):102-105.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4
摘要:近期,湖南某规模化种猪场持续发生以产房仔猪腹泻为主要特征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及经验,该场一直认为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但经过对母猪产前免疫、返饲等措施进行防控,效果仍较差,为查明原因,采用RTPCR方法对送检的20份腹泻粪便拭子样品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7份为猪轮状病毒核酸阳性,另外两种病原均为核酸阴性,提示该猪场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为猪轮状病毒,加上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该病在猪场的持续发生。近年来,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腹泻较多,从而忽视对其他引起腹泻的病毒性疾病认识,延误了治疗,加大了损失,值得相关从业人员注意和借鉴。
杜向鹏 , 高士孔 , 项艳龙 , 王占刚 , 倪思璐 , 解雁飞 , 马文涛
2024, 43(4):106-110.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5
摘要:奶山羊乳房炎是奶山羊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大多数情况下该病虽不会引起奶山羊的死亡,但会对奶山羊健康、泌乳量以及乳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奶山羊乳房炎防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是:1.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筛选困难;2.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表现出高的耐药性;3.目前尚无商品化奶山羊乳房炎疫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以上防治难点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奶山羊乳房炎的流行情况、诊断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奶山羊乳房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2024, 43(4):111-113.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6
摘要:净化是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cELISA检测了布鲁氏菌病抗体,从而对凉州区武南镇某羊场布鲁氏菌病进行净化,并总结净化实践探索经验,为凉州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奠定基础。
2024, 43(4):114-11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7
摘要:动物活体运输环节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重大动物疫情均与长距离运输有关。2021年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道路运输动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指定通道入省境或者过省境。”云南是畜禽养殖大省,畜禽调运较为频繁,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后简称检查站)是动物入省检查的第一关,能否做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检查站工作尤为重要。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对省内检查站具体实施监管的机构,近年立足本地实际,在人员、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在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创新信息化监管模式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有效提升检查站工作效能。
2024, 43(4):118-12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8
摘要:生理学是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掌握更加精确,课程考核手段更加多样。数字化教育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升学习效果、课程成绩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他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
阿依木古丽·阿不都热依木 , 蔡勇 , 杨迪 , 陈伟基 , 扎西英派 , 王瑞 , 杨琨
2024, 43(4):123-12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29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育才过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学科,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而新兴,主要研究动物有机体正常组织器官显微超微结构及相关功能,是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水产养殖、动物检疫等专业学生一年级就面临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专业教育与德育同向同行,利用专业课的课堂,春风化雨般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实现全方位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圣儒 , 刘艳利 , 张俊 , 徐光浩 , 黄杰 , 杨小军 , 姚军虎
2024, 43(4):127-13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30
摘要: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已超3万亿元,成为了就业人口超2亿、占农牧民现金收入60%以上的民生支柱产业。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畜牧业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智慧牧业专业是新时代畜牧产业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应时而生的新专业。《动物营养与精准饲养学》是传统动物营养学知识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背景相融合的核心基础课程。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案例纳入到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还可以利用课程思政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动物营养学与精准饲养学知识和难点。本文将以蛋白质营养为例,介绍将课程思政融入BOPPPS教学的《动物营养与精准饲养学》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
2024, 43(4):138-14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31
摘要:动物解剖学的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研究性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围绕课程内容挖掘和设计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探索和研究,开阔视野,开发思维,既能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又能梳理知识点,发现与知识点相联系的一些科学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动物解剖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研究性思维,梳理知识体系筛选综合性研究性问题,研究性问题的完成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研究性教学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动物解剖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
2024, 43(4):143-14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4.04.032
摘要:教材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根据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秉承“学生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教材、学材二位一体”的原则,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探讨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编写。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将“岗课赛证”融通,努力实现教材与行业、企业的零对接,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 :杨小军
主 任 :潘新社
出 版 :单月10日
地 址 :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
邮 编 :712100
联系电话 :029-87092806
国际标准刊号 :1004-6704
国内统一刊号 :61-1085/S
邮发代号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