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 :杨小军
主 任 :潘新社
出 版 :单月10日
地 址 :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
邮 编 :712100
联系电话 :029-87092806
国际标准刊号 :1004-6704
国内统一刊号 :61-1085/S
邮发代号 :52-56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李志敏 , 袁鸿胜 , 王 研 , 杨 蔚 , 王凤刘 , 朱培英 , 李文贵
2025, 44(2):1-5.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1
摘要:采用RT-PCR和ELISA技术,以大理各地区采集的4 800份猪肺脏和脾脏为实验材料,经RNA提取、浓度检测、反转录、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毒株序列进化树分析等步骤,分析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结果显示:(1)阳性样品有5份、其余4 795份样品均为阴性,阳性率仅为0.104%。(2)阳性样品测序对比发现均为高致病性PRRSV感染。(3)经Nsp2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树分析,5份样品均属于JXA1毒株。研究发现大理地区PRRSV流行毒株是JXA1毒株,目前防控效果良好。由于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市售商品化检测试剂存在漏检,应基于分子流行病学信息建立特异检测方法,避免监测工作中的漏诊。此外,科学合理选择使用疫苗防控,严格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生猪引种调运监管工作。
2025, 44(2):6-1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1例加菲猫急性肾炎病例,该猫腹围减小,肾区敏感、疼痛,站立时腰背拱起,频频排尿,但每次尿量较少。本文就该病例基本资料进行介绍,对其进行一般临床检查、X光、B超和实验室指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为急性肾炎,并怀疑伴发性胰腺炎。针对各个症状合理用药,在保肾、利尿的原则下,进行免疫抑制、消除炎症、控制感染、利尿和对症疗法等积极治疗,最终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痊愈出院。最后,本文对该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并针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提出建议,希望对动物急性肾炎的诊治有所帮助。
海 丽 , 宋 越 , 安雅雯 , 陈琳方 , 海尼斯格 , 王 娜 , 戴伶俐 , 陈梁婷 , 钱琳娜 , 杨 斌 , 萨茹丽
2025, 44(2):13-18.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3
摘要:本研究采用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对某养殖场病羊的皮肤组织和脓液的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四份痂皮样品均未检出羊痘、羊口疮及羊口蹄疫病毒;(2)两份口蹄脓液的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对多种药物敏感,但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不敏感。研究认为,本例羊口蹄脓包病例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该养殖场加强对该病原菌的监测和防控,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25, 44(2):19-2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4
摘要:沙门氏菌是是肠杆菌科中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受沙门氏菌污染的禽类制品是人感染沙门氏菌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随着抗菌药物长期使用甚至滥用、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以及环境和宿主因素的变化,导致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就2011~2023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四川地区分离的禽源沙门氏菌耐药性文献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期了解沙门氏菌在四川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耐药性变化情况,从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疾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2025, 44(2):27-30.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5
摘要:食道口线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的结肠和肠腔内,在中国各地牛、羊中普遍存在。感染动物表现为弓腰、腹痛和顽固性下痢,剖检可见结肠肠壁结节、肠壁破溃甚至腹膜炎。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可检测到淡黄色椭圆形虫卵,根据临床症状和虫卵形态特征可以初步诊断。病理剖检发现,肠壁结节和PCR检测可以确诊。食道口线虫引起肠管病变导致其不能制作肠衣,从而降低畜牧业经济效益,可通过避免在清晨、傍晚放牧,牛、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持饲草和饮水卫生等手段综合防制本病。
聂尔求秀 , 简莹娜 , 彭毛卓玛 , 王志军 , 李 志 , 付 永 , 朵 红 , 张学勇
2025, 44(2):31-3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6
摘要:2024年4~6月份,青海甘德某牦牛养殖合作社的犊牛出现精神沉郁、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为检测病原探明发病原因,采集腹泻犊牛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0份,采用PCR方法检测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腺病毒、牛肠道病毒、牛环曲病毒、牛诺如病毒、牛纽布病毒、球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结果表明,在10份腹泻粪样中,均仅检出牛冠状病毒,其他病原未检出。这说明该合作社犊牛腹泻由牛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在犊牛发生腹泻后,可通过静脉注射补液,利用中药强心剂强心,同时使用适当的抗菌素进行预防细菌性病原继发感染,应加强营养管理,增强免疫力,减少环境应激,注意圈舍消杀,减少污染环境暴露及激发感染,可达到有效地治疗与防控目的,本研究为该合作社犊牛腹泻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 44(2):37-39.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7
摘要:为加强畜禽资源保护和岔口驿马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马病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在天祝县全县范围内开展马弓形虫病检测工作。马静脉采血后,离心分离出待检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T)对马血清中弓形虫感染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抽检12个乡镇240份马血样,检测结果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3.75%。其中祁连镇抽样20份,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达25.0%。240份检样中,血清抗体滴度0、1∶4、1∶16和1∶64分别为88、78、65、9个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来天祝县马弓形虫病一直在可控安全范围内在我县马属动物间流行,未对天祝县马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但此项检测工作仍是对天祝县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工作内容的重要补充。
2025, 44(2):40-4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8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控制难度较大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会给生猪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秦州区一起输入性非洲猪瘟的发现、实验室诊断、处理措施、社会影响、未来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旨在引以为鉴,全面提升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系统,加强检疫监管综合执法力度,以期为疫病防控和农业监督执法人员处理同类事件提供参考。未来的防控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加强培训和周边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2025, 44(2):43-4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09
摘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公共卫生安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对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会泽县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无害化处理体系,持续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处置方法不规范、处理体系不健全、补偿机制不合理、监管执法难到位、资源再利用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结合会泽县畜禽无害化处理实际,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收集、处理、利用和监管等方面的系统可行方案,可为其它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2025, 44(2):47-48.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0
摘要:羔羊腹泻在临床生产中发生率较高,造成的损失也较大。引起羔羊腹泻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饲养管理、天气变化、营养方面等,因此,对羔羊腹泻的综合防控也应在多方面入手,做到“养、防、检、治”综合防控,降低羔羊腹泻的发生。
聂福旭 , 王兴超 , 丁耀忠 , 刘根新 , 刘 晨 , 杨 琴 , 王雯静 , 王何美
2025, 44(2):49-55.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1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三株益生菌发酵中药制剂对断奶羔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外表健康、体重相近(15.19±0.81) kg的小尾寒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1.0%、1.5%的发酵中药制剂,试验Ⅴ组添加1.0%的纯复方中药制剂,预试期3 d,正试期40 d。结果显示,试验Ⅲ、Ⅳ、Ⅴ组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与Ⅳ组间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Ⅲ、Ⅳ、Ⅴ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与Ⅲ、Ⅳ、Ⅴ组间显著差异,Ⅳ组与Ⅲ、Ⅴ组间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Ⅳ、Ⅴ组的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与Ⅳ组间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Ⅳ、Ⅴ组的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Ⅳ、Ⅴ组的GL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Ⅲ组与Ⅰ、Ⅱ组间显著差异(P<0.05);Ⅲ组的AL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Ⅲ、Ⅳ组与Ⅱ组间显著差异(P<0.05);Ⅱ、Ⅲ、Ⅳ、Ⅴ组的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Ⅲ、Ⅳ组与Ⅱ、Ⅴ组间显著差异(P<0.05);Ⅲ组的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与Ⅲ组间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三株益生菌发酵中药制剂均能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且能改善其血液生化指标,1.0%的比例为最适添加量。
高士孔 , 杜向鹏 , 项艳龙 , 王占刚 , 温志医 , 汪顺珊 , 马文涛
2025, 44(2):56-61.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2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离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奶山羊养殖业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从陕西省神木市健康且泌乳性能优良的奶山羊粪便样本中分离出3株芽孢杆菌,结合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对菌株的体外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等特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溶血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以及模拟胃肠道耐受试验。结果表明:(1)三株菌种均未出现溶血现象,显示出良好的药物敏感性;(2)均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常见乳房炎病原菌的有效抑制;(3)这些菌株还展现出良好的耐酸性和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的三株具有良好体外益生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L1-1、L3-1、L3-2,具有成为奶山羊养殖业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的潜力,为提升奶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养殖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贺 军 , 李学钊 , 陈立涛 , 王玺年 , 董维生 , 杨红梅 , 贺志扬
2025, 44(2):62-6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3
摘要:为筛选适合武威地区的最佳肉羊杂交组合,以澳洲白、萨福克、杜泊等羊作为父本,湖羊作为母本,进行二元、三元杂交试验。结果表明:(1)澳×湖、杜×湖、萨×湖、澳×杜×湖、萨×杜×湖F1代初生重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F1代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皆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澳×湖、杜×湖、澳×杜×湖、萨×杜×湖F1代6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萨×湖F1代6月龄体重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2)澳×湖、杜×湖、澳×杜×湖、萨×杜×湖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3个指标皆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萨×湖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3个指标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5个杂交组合屠宰率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净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湖羊组(P<0.01)。(3)澳×湖、澳×杜×湖、萨×杜×湖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澳×杜×湖、萨×杜×湖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熟肉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认为,用澳洲白公羊、杜泊公羊、萨福克公羊,与湖羊进行杂交试验效果明显,可在类似生态条件区域大力推广。
刘 涛 , 刘玉萍 , 岳广阳 , 苏 旭 , 靳佳瑞 , 余明君 , 朱 迪
2025, 44(2):68-81.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4
摘要: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柴达木盆地内35个样地175个样方86种优势植物重排序、异速生长关系、方差分解及结构方程模型方式,分析研究区土壤粒径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沿干旱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养分与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35个样点物种丰富度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特征,经过重排序分析呈多个物种集合。多年生优势物种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一年生植物(P<0.01),证明优势物种分布模式为集群分布,多年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不显著(P=0.885),而一年生优势物种地下生物量分配速率高于地上;(2)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优势物种分布的7个气候因子,它们对研究区多年生灌木、半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程度(方差分解地上生物量R2=0.318)高于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地下生物量R2=0.01),而海拔对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证明海拔间接影响优势物种地上、地下生物量,表明柴达木盆地海拔变化引起水热协同变化,极端气候(如等温性、最冷季降雨与最湿月、最湿季降雨)对其存在显著正、负影响,土壤粒径对其无显著影响。
李鹏霞 , 苏生燕 , 石红梅 , 牛书亮 , 丁考仁青 , 才让闹日 , 孔祥东
2025, 44(2):82-85.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5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牦牛枯草期舍饲养殖技术在班玛县的应用,通过对3岁公牦牛和3岁犏牛进行6个月舍饲养殖,平均每头增重74.83和106.31 kg,试验Ⅱ组犏牛组的增重效果远大于试验Ⅰ组公牦牛组,除去饲料成本,犏牛的增重效益为195.13元/头,牦牛的增重效益为-528.91元/头,犏牛比牦牛多收益724.04元/头。结果表明,在冷季枯草期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犏牛的饲料报酬远高于公牦牛,犏牛更有利于错峰舍饲育肥出栏。
2025, 44(2):86-88.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6
摘要:张掖市养马历史悠久,位于山丹县的中农发山丹马场自汉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养马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山丹马场更是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战马。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孕马血清产业的兴起,逐步形成了以山丹县、高台县、民乐县为主的孕马养殖、孕马血清采集、孕马血清加工的产业链。本文根据对张掖市孕马血清产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情况,对其产业发展前景、优势和饲草料成本连续上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产品销售渠道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攻关、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发展建议。
2025, 44(2):89-9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7
摘要:针对奶牛、肉牛产业现状及荷斯坦奶公犊特点,开展奶公犊育肥试验,实现奶肉协同发展。分别挑选12~13月龄、14~15月龄、16~17月龄、18~19月龄86头奶公犊分组对其进行育肥试验,测定采食量、日增重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经过45 d育肥,在日粮营养水平按照体重不断增加而相应提高的情况下,16~17月龄牛犊日增重最高达到1.69 kg/d,较12~13月龄、14~15月龄、18~19月龄牛分别提高36.3%、22.46%和19.86%;在正常日粮营养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延长育肥时间可以适度提高屠宰率和净肉率,但提高幅度差异不显著,平均体重567.97 kg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最高,达到56.78%和46.02%。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奶公犊育肥18月龄以后,日增重上升缓慢,较16~17月龄有所下降,同时饲养成本不断提高,日均利润空间缩小。本试验表明,奶公犊育肥至18月龄体重达到500 kg以上,出栏最为适宜。
张潭瑛 , 张海滨 , 穆天鸽 , 杨玲萍 , 高 尕 , 马登录 , 张红霞 , 文志平
2025, 44(2):93-9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8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培育方式对甘南牦牛犊牛的饲养效果,随机选择日龄、体况相近的新生犊牛90头,每组30头,按照不同哺乳方式分为试验1组(3月龄早期断奶+补饲+放牧)、试验2组(6月龄全哺乳+补饲+放牧)、对照组(传统放牧)。试验2组6月龄体重为52.47 kg,胸围为99.7 cm,分别较试验1组和对照组增重8.44和13.43 kg,高9.11和25.56 cm,平均日增重为0.263 kg,分别较试验1组和对照组增加0.033和0.049 kg;12月龄体重达95.16 kg,胸围达114.2 cm,分别较试验1组和对照组增重16.56和31.08 kg,高8.89和17.45 cm,平均日增重为0.371 kg,分别较试验1组和对照组增加0.032和0.135 kg。结果表明,在甘南半农半牧区,牦牛犊牛在6月龄前进行全哺乳培育,生长发育良好,增重效果明显,有利于培育优质后备牦牛,从而提升牦牛的生产性能。
2025, 44(2):97-10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19
摘要:近年来,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BVDMD)在国内外流行广泛、对养牛业危害严重,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难与其它腹泻病作出鉴别诊断。为了确诊和净化BVDMD,选择一种最佳的检测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病原基本信息及流行毒株、检测方法和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制、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2025, 44(2):107-110.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1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和抽检畜产品(鸡蛋)时常有兽药残留检出或超标的报道,根据嘉峪关市畜禽养殖环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蛋鸡主要细菌病进行专门监测研究分析,提出本地开展专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25, 44(2):111-113.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2
摘要:畜牧养殖业中兽药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兽药的经营管理工作是兽药质量安全的保障。随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兽药经营使用也趋于规范化,但在兽药经营及使用环节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力量薄弱、经营秩序混乱等。为此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推动定西市基层兽药经营及使用工作更加规范和合理。
2025, 44(2):114-11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3
摘要: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威胁,蛋鸡无抗成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蛋鸡的无抗养殖发展现状、无抗养殖基础技术以及替抗的成功案例等方面,对蛋鸡无抗养殖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实现蛋鸡的无抗养殖提供参考。
2025, 44(2):117-119.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4
摘要:鸡痘是一种由鸡痘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皮肤型临床表现特征多以皮肤(由以头部皮肤、鸡冠、肉髯及翅下无毛或少毛区)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黏膜型多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形成假膜。感染鸡痘病毒的鸡群死亡率并不是很高,但可引起病鸡生长发育缓慢,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等,并可继发其他传染病。在饲养卫生条件不达标、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病情加剧,严重者可引发大批死亡。免疫接种是防控本病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该病仍有大规模暴发,经过分析诸多临床病例,发现饲养环境差是该病频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提升机体抵抗力,从而提高鸡痘的防控效果。
张胜刚 , 胡新安 , 任宝华 , 王学主 , 付乃安 , 李宝辉 , 李武林
2025, 44(2):120-12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5
摘要:随着规模化舍饲奶山羊养殖场户的增多,群体隐性乳房炎发生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羊群健康,造成产奶量下降、养殖场户经济效益下滑。作者结合临床养殖经验和基层实践,采取细菌培养、CMT等传统检测方法诊断检测,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1)通过挤奶前后乳头药浴防治隐性乳房炎发生率。(2)对患有隐形乳房炎的奶山羊,挤奶后采用抗生素及时治疗。(3)通过中药内饮、外敷,干奶期群体驱虫来提高奶山羊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生和危害,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为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 44(2):123-12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6
摘要:为了全面提升天水市畜牧业相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通过走访秦州区、清水县、张家川县等部分县区畜禽养殖及屠宰企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以及从事畜产品品牌认证的工作者,全面调研天水市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天水市畜产品品牌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为天水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有效举措。
2025, 44(2):128-132.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7
摘要:玛曲草原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下,沙化草原面积达5.53×104 hm2,草原沙化导致的危害逐渐显露,植被盖度降低,天然草原草产量下降,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平衡打破,经济发展受阻。为此,本文提出“草灌结合”模式治理沙化草原,通过鼠荒地治理、灭鼠、整地、施肥、补播和封育等生态措施修复沙化草原;设置草方格模式治理流动沙丘,通过沙丘整理、栽植适生灌木、在灌木防风带、草方格内混播搭配草种以及封育禁牧等措施,修复流动沙丘。两种治理模式的成功试点,为黄河上游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和参考。
2025, 44(2):133-137.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8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广西大学通过打造智能化实验室,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拓展知识点,以超星学习通作为教学平台构建动物解剖学实验智慧教学模式。动物解剖学实验智慧教学解决了过去实验教学环境差、教学模式单一、考核评价片面、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实验难于开展等教学难题,系统地推进了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从课程角度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大幅提升。
2025, 44(2):138-141.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29
摘要: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环节及科创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数字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化畜牧业不断发展。
2025, 44(2):142-146. DOI: 10.7606/j.issn.1004-6704.2025.02.030
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高校教育重点内容。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思政教育环境下,加快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让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要途径,还能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育人的精度,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中概述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阐述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探讨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原则,分析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问题,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路径,旨在为高校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 :杨小军
主 任 :潘新社
出 版 :单月10日
地 址 :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
邮 编 :712100
联系电话 :029-87092806
国际标准刊号 :1004-6704
国内统一刊号 :61-1085/S
邮发代号 :52-56